首页 资讯 正文

“新村民”来了 老房子“活”了

体育正文 22 0

“新村民”来了 老房子“活”了

“新村民”来了 老房子“活”了

4月(yuè)17日,普洱市市场监管局、孟连县市场监管局、勐马镇市场监管所的3名监管人员在国门医院开展三级联动检查。施颖(shīyǐng) 摄

  这里是“一市连(lián)三国(sānguó)”的(de)(de)开放门户,也是多种药材的主要产区;这里既承载着传统农耕的智慧,也涌动着产业发展的春潮——云南省普洱市,一座被北回归线贯穿的边境小城,正以“药香”为墨,在山水间绘就一幅药品安全治理的立体答卷。

  药圃山林(shānlín)中的“护航使者”

  “普洱市中药材(zhōngyàocái)产业历史悠久(lìshǐyōujiǔ)、资源丰富,2024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9.84万亩,总产量约11.41万吨,综合产值(chǎnzhí)近120亿元。”普洱市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受地形、海拔等因素影响,普洱市垂直分布着北热带至温带五个气候带。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不仅孕育了(le)云石斛、滇黄精(huángjīng)、重楼等30余种道地中药材,也为当地建成极具规模的云茯苓(fúlíng)、白及主产区和林下三七(sānqī)种植示范区提供了条件。

  但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的(de)背后(bèihòu),显然并非“靠天吃饭”那么简单。

  在普洱市澜沧县东回镇的一座(yīzuò)高山上,近千亩白及(báijí)依山势铺展,绿油油的植株随坡地起伏延绵。这是(zhèshì)普洱良品益康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良品益康)的白及GAP种植基地。

  走进基地的白及原种圃,工人们正通过(tōngguò)收放遮阴网来调节土壤湿度(tǔrǎngshīdù)、光照强度和空气温度。正是这种精细化管护,使(shǐ)基地的白及亩产量提升15%~20%,药材有效成分的稳定性也有所提高。

  良品益康董事长王礼中告诉记者,该基地(jīdì)采用轮作种植,每年处暑(chǔshǔ)至小雪期间可实施人工采收,“10多年前,我们还在为种苗的存活率发愁,如今(rújīn)连采收时间都能精准预测”。

  “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wǒmen)得到了药监(yàojiān)部门的(de)很多指导和帮助。”王礼(wánglǐ)中说。在基地筹建阶段,普洱市药监(shìyàojiān)部门便派专家进行指导,帮助选出适宜白(bái)及生长的“黄金地带”;在公司选育新品种“良宝大白及1号”后,云南省药监局积极联系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对该公司新品种进行原植物形态、DNA条形码分子鉴别;在公司编制和修订内部白及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操作规程时,普洱市药监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给出(gěichū)了专业意见。

  2024年3月(yuè),该基地先后通过云南省药监局中药材(zhōngyàocái)GAP延伸检查和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中药材白及种植基地符合性评价,并吸引(xīyǐn)了多家药企主动与其合作。

  良品益康的(de)(de)成功并非个例。在普洱市药监部门对中药材实施“科学种植+严格监管”的双轮驱动下,越来越多(duō)的企业探索中药材产业的现代化路径。

  在(zài)澜沧县淞茂谷中药材种植基地,林木葱郁,湿润的(de)空气中弥漫着草木清香,石斛、龙血树、滇黄精等中药材在林中斑驳的光影(guāngyǐng)间悄然生长。

  普洱淞茂谷林下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淞茂谷林下)总经理高建波指着一株小花龙血树向记者(jìzhě)介绍:“我们(wǒmen)(wǒmen)采用林下仿野生模式进行中药材种植,仅靠落叶(luòyè)腐殖质改善土壤肥力,避免使用农药,以确保中药材的(de)天然品质。药监部门不仅会定期对我们的中药材进行农药残留检测,也会在中药饮片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管和(hé)指导。”

  目前,淞茂谷林下中药材(zhōngyàocái)种植面积达到3320亩,年产量(niánchǎnliàng)达200吨,年产值约为2亿元。

  烟火市集里的(de)“安全卫士”

  街天,是(shì)云南方言对赶集日的另一种称呼。日前(rìqián),记者跟随普洱市宁洱县市场监管局药械化监督管理股相关工作人员来到勐先镇的街天,感受(gǎnshòu)到了浓浓的乡情和烟火味。

  “快来看看,都是新采的中药材(zhōngyàocái)嘞!”一位老伯站在摆满中药材的摊位前。他的吆喝声吸引了(le)大家的注意。

  “大爹,您好!我们是宁洱县市场监管局(jiānguǎnjú)的监管人员,这些(zhèxiē)中药材都是什么呀?”相关工作人员问道。

  “这是(zhèshì)重楼,这是当归,这是红花……”老伯很是热情。刘燕等人蹲在摊前(tānqián),一边听老伯介绍,一边仔细观察中药材(zhōngyàocái)的外形、颜色和质地。

  记者了解到(dào),勐先镇周边多山,乡民们便靠山吃山,经常(jīngcháng)到附近山上采摘中药材。当地有煮食草乌、附片等乌头类中药材“进补”的习俗。但乌头类中药材有毒,若加工不当或食用过量,容易引起中毒(zhòngdú)甚至(shènzhì)死亡。“所以在每个(měigè)街天,我们都会进行巡查,重点(zhòngdiǎn)查看是否有商贩售卖毒性中药材和非法加工的中药饮片。”宁洱县市场监管局药械化监督管理股相关工作人员说。

  据悉,2024年普洱市(shì)市场监管局在(zài)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经营中草药的诊所(摊点)和(hé)城乡集贸市场非法销售使用药品专项整治。仅2024年3月—10月,该局共检查经营中草药的诊所(摊点)324个、集贸市场78个,移送卫健部门非法行医案件(ànjiàn)(jiàn)线索2件,移送公安部门非法制售药品案件4件。

  在严监管(jiānguǎn)的同时,相关的宣传教育也在纵深(zòngshēn)推进。在普洱市市场监管局的组织下,2024年(nián)各乡镇药监部门在市集、零售药店等多处张贴“集贸市场禁止销售28种毒性中药材及国家重点保护的42种野生动植物”告知书,同时在微信(wēixìn)公众号发布有关食用(shíyòng)生草乌、生附片等毒性中药材危害的文章。

  边境口岸(kǒuàn)上的“守护者”

  日前,在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国门医院(以下简称国门医院),普洱市(shì)市场监管局、孟连县市场监管局、勐马镇市场监管所等监管人员,认真翻(fān)看着药房的药品采购票据和验收记录、温湿度记录表等。经过细致的检查(jiǎnchá),监管人员确认该院(gāiyuàn)药品采购渠道规范(guīfàn)、储存管理严格、台账记录完整,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相关要求。

  普洱市与缅甸、老挝(lǎowō)、越南接壤,国门医院距离中缅出入境通道——孟连口岸(kǒuàn)勐啊通道的距离仅2公里。“国门医院特殊的地理位置(dìlǐwèizhì),使其成为药品监管(jiānguǎn)的重点之一。”勐马镇市场监管所所长李仲霜说。

  这场药品监管行动是普洱市(shì)(shì)三级联动、严查跨境药品走私和非法流通的缩影。自2019年起,市、县(xiàn)、乡(镇)三级联动监管在孟连县成为常态,市级药监部门(bùmén)负责业务培训和统筹指导,与县、乡(镇)药监部门联合开展检查。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模式不仅覆盖(fùgài)医疗机构,还延伸至零售药店、边民互市点。

  孟连县市场(shìchǎng)监管局相关负责人(fùzérén)告诉记者,孟连县辖区内共有医疗机构、个体诊所、乡镇卫生院等70余家,零售药店(yàodiàn)60余家,但是县、乡两级药品监管人员不足15人,监管能力相对薄弱。“自从实施三级联动机制,每年普洱市市场监管局都会组织市、县、乡监管人员到孟连县的(de)药品零售企业、医疗机构、村卫生室等进行(jìnxíng)全(quán)覆盖检查,并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在(zài)此过程中,基层监管人员的监管能力有所提高。”该负责人表示。

  夕阳西下,澜沧江的(de)波涛(bōtāo)奔流向前。从标准化种植的田间地头(dìtóu),到烟火氤氲的乡间街市,再到守护边境地区用药安全,普洱市药监人的每一个脚印都镌刻着守护公众健康的使命与担当。

  云南网(wǎng)通讯员李易真

“新村民”来了 老房子“活”了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